一、什么是受限空间?
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如反应器、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半封闭场所。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领域广、行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
二、受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①缺氧:氧浓度不足容易导致人员窒息伤害;
②有毒物质:有毒物质包括有毒气体、蒸汽、烟气的残留可能导致人员中毒伤害;
③物质隔离:若隔离措施不到位,导致固体、液体或气体突然进入受限空间,可能引发人员砸伤、淹溺、窒息、中毒等伤害;
④火灾爆炸:可燃物质的残留或存在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导致人员伤害;
⑤粉尘:作业空间内粉尘含量过高,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⑥环境:过热/过冷的温度、噪音、振动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三、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如下:
①作业工具带来的伤害:作业空间狭窄或照明光线不足,作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②电伤害:作业空间狭窄或潮湿,作业过程中用电接地不良等导致电伤害;
③作业过程产生的有毒气体:如焊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或使用挥发性、可燃性溶剂或粘合剂产生的烟雾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④作业空间进出通道狭窄:如容器人孔等,进出过程中容易引发跌落等伤害。
四、进入受限空间前的准备:
①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切实做好安全隔离处理。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受限空间内的用电设备应停止运行并有效切断电源,在电源开关处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②对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进行严格监测,气体监测优先采样连续监测方式。在取样时,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监测分析,样品才有代表性,切不可在人孔处取样。
只有当受限空间内任何部位的氧气含量应在19.5%—23.5%;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方可作业。如果是初次进入危险环境进行检测时,需配备隔离式呼吸防护设备,在作业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分钟时,应重新进行分析。
③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监护和作业人员必须熟知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作业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符合规定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设备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④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应当相互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沟通;进入特别狭小空间时,作业人员应当系安全可靠的保护绳,并利用保护绳与监护人员进行沟通;如果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继续作业前,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应当重新确认安全条件。
⑤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容器、设备内作业温度高、湿度大,人体易出汗,就会增加人体触电事故的发生。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要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必须放置在容器外部;电线电缆不能有破损和裸露的地方;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登记。
⑦作业的受限空间内,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用通风机、鼓风机强制抽风或鼓风,但严禁向内充纯氧。如进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应按管道内平均风速不小于0.8m/s选择通风设备;自然通风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容器内作业,容器内的防腐作业,一次作业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⑧对有限空间通风时不易置换的死角,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有限空间只有一个出入口,风机放在洞口往里吹,效果不好,可接一段通风软管,直接放在有限空间底部进行通风换气。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的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时,气流很容易在出入口之间循环,形成一些空气不流通的死角。此时应设置挡板或改变吹风方向,使空气充分得到置换。对于不同比重的气体应采取不同的通风方式。有毒有害气体比重比空气重的(如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通风时应选择中下部;有毒有害气体比重比空气轻的(如甲烷、一氧化碳)通风时应选择中上部。
⑨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发生事故,抢救工作应争分夺秒,但须沉着冷静正确处理事故。不得拖延耽误,更不能盲目抢救。抢救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只有将自己保护好,才能更有效地抢救别人。
⑩作业前后都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
五、预防措施
①原则要求:切忌在不明情况下无任何防护措施盲目进入开展救援;
②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包括必要的设备、培训、演练和各种可能紧急情况的应急安排;
③通讯和交流: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与外部人员保持通讯畅通并就紧急情况及时交流,必要时作业人员可配备快速紧急呼救报警装置并在危险情况下触发以通知监护人员启动应急;
④救援人员:受限空间内工作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应经过救援培训和紧急情况下进出受限空间培训,具备救援能力。
审核:刘礼芳
供稿:监测二科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