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 职业健康先行
2018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6个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
一、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组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影响职业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三、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有哪些?
我国法定职业病包括尘肺病、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四、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
劳动者有八大权利,包括对健康检查的知情权、培训权、特殊保障权、检举控告权、拒绝冒险权、参与决策权、职业健康权、损害赔偿权。
五、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主要有哪些义务?
1、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2、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3.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
六、怀疑得了职业病该怎么办?
假如怀疑自己患上了职业病时,应尽快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诊断。诊断机构会根据你的病情、职业史、既往健康状况、原工作场所以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等作出诊断。
七、劳动者对职业病诊断结果有异议怎么办?
职业健康检查是国家为维护民工等劳动者合法权益而出台的重要规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应当积极参与用人单位组织的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为自身健康多份保障。健康检查可以判定民工是否适合从事该工作,从而将职业病危害预防在先;还能及时发现职业病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早期影响,早诊断、早治疗,必要时调离岗位;体检结果还能作为职业病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树立“企业以劳动者为本,劳动者以健康为重”意识,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提高劳动者健康素养。